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,需要一支能够担当重任、经得起风险考验的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。为此,在党建工作中我们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,真正造就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,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。 第一,要强化“人才强党”理念。党的建设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的要求,抓住吸收、培养、用好三个环节,逐渐构建党员人才队伍壮大机制。首先要不断吸纳各条战线、各个层面的人才加入党组织,尤其要加大在一些特殊行业从业人员中培养、发展党员的力度,逐步改善党员干部队伍结构。其次要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党员及干部素质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,积极探索适应科学发展观的培训方法,增强培训的实效性: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实践锻炼,把优秀年轻干部放到经济社会建设第一线、放到艰苦地区和基层去锻炼。第三,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工作环境。认真做好营造环境的工作,为所有人才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,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、工作创业环境、生活学习环境、人际环境和学习环境等等。 第二,要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。科学发展观要求把以人为本,全面、协调、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根本指标。然而一些地方、一些干部对发展和政绩的理解常常出现偏差,他们认为发展其实就是经济数量的增长,甚至把发展简单化为GDP的增长。在政绩的考核中,也只是一味地强调强调经济涨幅,并把与经济相关的一系列量化指标同领导干部的升迁奖罚结合起来。文化、教育、科技、卫生、社会福利事业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则被摆在无足轻重的位置,甚至被忽略不计。科学发展观对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提出了新的要求。为官一任、造福一方,这个“福”字决不仅仅是经济指标总量的增加,也不只是人均GDP的增长,而必须是使那一方的全体人民在经济、文化、社会和公民权利的需要和欲望方面得到满足和持续提高。在政绩考核中,要突出人本理念,不仅要减轻GDP在政绩中的比重,而且要改进GDP的核算制度与方法。同时强化对社会综合发展(具体包括就业和失业、人口增长、综合道德水准、社会养老、以及危机应急能力等),自然与环境情况(如环境保护、绿化面积、可持续发展能力等),以及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情况、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的考核。另外,对干部实绩的评价,不仅要有党和政府的组织人事部门,还应该更多更系统的听取社会的评价,坚持走群众路线,把评价政绩大小、优劣的标准交给群众,逐步建立健全干部政绩评议、公示、审核、监督制度。 第三,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。以公平、平等、竞争、择优为重点,继续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、民主测评、差额考察、任前公示、公开选拔、竞争上岗、全委会投票表决等制度,逐步扩大干部队伍中的民主,落实群众“四权”,以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贤任能机制;以完善干部评价标准和政绩考核机制为重点,在对干部政绩的考核上,既要看数字又不唯数字,坚决防止“干部出数字”“数字出干部”现象,反对以人划线、以地域划线、凭个人好恶选人的错误做法,杜绝用人方面的“潜规则”,形成靠实绩用干部、凭德才定上下的用人导向;以强化监督机制(如选人用人公正机制、推荐责任机制、用人失察责任追究制、离任审计制等)为重点,建立健全有利于规范领导干部执政行为的各项规章制度;以优化班子能力结构为重点,增强班子整体功能,创造有利于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的良好工作环境。
|